河南省工商局改革及创新成果明显
2015年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最辉煌的一年,2015年河南省工商局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15年,河南省工商局立足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河南省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工作大局,抢抓工商体制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双重机遇,以职能转变强化监管机制转变,优化监管手段,规范监管流程,完善监管机制,夯实监管保障,确保基层工商机关实行分级管理后队伍稳定、守土有责、履职到位。
紧跟改革步伐,监管执法机制持续创新。河南省工商局建立了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了具有河南特色的《企业公示信息抽查实施细则》《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实施细则》。该局按全省市场主体3%的比例,随机摇号抽取了7.87万户市场主体进行年报检查。截至10月底,全省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累计访问量达到2.63亿人次,11.05万户企业公示了43.38万条即时信息,企业2013、2014年度年报公示率达到88.2%和87.2%,全省工商部门公示经营异常名录信息15.61万条,266645家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975家企业法定代表人被列入“黑名单”。企业信息公示制度社会影响力明显提升。
加大监管力度,开展中原红盾亮剑系列活动。河南省工商局以施行新《商标法》《广告法》和《禁止传销条例》《直销管理条例》颁布施行10周年为契机,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保持打击传销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商标侵权,深入开展农资市场整治和虚假违法广告整治。截至10月底,全省工商系统共查办各类经济违法案件45563件,其中不正当竞争案件2222件,查办数量居全国第二。
立足职能转变,强化重点商品质量监测。河南省工商局结合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划转到食药监部门的职能转变现实,迅速调整监管重心,及时研究出台《河南省工商系统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信息公示及处置管理办法(试行)》,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的检测程序、信息发布、商品处置等工作进行规范。相继对服装、儿童用品、羊绒制品、小家电和洗护用品等12个类别2974批次重点商品的质量进行抽查检测,发现不合格商品1352个批次,并及时向社会发布消费警示。
延伸监管阵地,营造电子商务可信环境。河南省工商局及时成立了网络交易监管机构,对全省工商系统近年来网络交易监管工作、机构人员配置情况进行调研,摸清底数,搞好衔接。全省工商系统积极收集网络经营主体数据,并谋划经营性网站加贴电子链接标志,引导督促52557个经营性网站入库。部署开展河南省工商系统红盾网剑专项行动,针对消费者、经营者和媒体反映强烈的电子产品、汽车配件、服装鞋帽、儿童用品、农资等重点商品,加强对网络交易平台的监管。
夯实基层基础,强化基层履职保障。河南省工商局认真落实国家工商总局加强基层建设的工作意见,加强对基层干部业务培训和执法办案指导工作;通过组织开展基层执法能手评选活动,实现案例交流、案卷评查、专案协查和专题研究;通过完善监管执法人员奖惩机制,充分调动一线执法人员的积极性。同时,该局还从2015年起,每年安排专项补助资金2500万元用于改善基层执法监管环境。今年7月,该局对全省基层工商所配发4510辆电动执法车,有效地提升了基层维权和执法监管快速反应能力。